软件定义概念提出已久,而从用户的角度看,其影响大多为积极,但是对于ict硬件供应商来说,似乎并不好过。
简单来说,软件定义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地性能、更低的成本,同时让产品与客户需求更为匹配。看似百利而无一害,实则对ict硬件提供商的出货量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样的结果也不能理解:客户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了需求,自然不需要花"高价"购买硬件产品,白白增加成本支出。
那么,软件定义与硬件出货量之间的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从软件定义的发展角度来看,从sdn软件定义网络到现在的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定义正在向一个泡沫破裂低谷期转变,也有相关机构预测,软件定义将在未来2-5年内到达生产成熟期。而随着泡沫的不断破灭,企业也会开始意识到软件定义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硬件仍然是企业信息化实现的基础。
其次,从ict硬件提供商的角度出发,既然软件定义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方向,那么硬件提供商就需要去适应变化,可以选择进行企业转型,也可以通过创新,提供让企业无法拒绝的硬件。从目前主流企业发展来看,大多数硬件提供商都已经转型成功或者在转型的过程中,ict硬件提供商都希望在硬件上下功夫的同时,结合软件定义的优势,帮助终端用户事项服务器等硬件更替需求。
从目前市场反映情况来看,软件定义让硬件难卖的现象已经出现,不知道各大ict硬件提供商有没有想好应对的策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