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第一台电脑使用的就是amd的处理器、毒龙1g,当时一直是超频到1.33g使用的,一直到退休都没有问题,直径还收藏这;第二块是闪龙2200 ,也是一直超频使用,识别为2800 ,直到后来开始使用笔记本电脑,才转向intel平台。不过后来工作需要,又买了一台联想的品牌机,选的还是amd的apu a6,然后交火一款低端显卡,具体忘记了,然后使用到离开该公司为止。对于台式机的处理器,本人还是非常看好amd的,便宜啊。-_-!!!!!!
今天,在美国奥斯汀,amd举行了一场名为“new horizon”(新地平线)的发布会,发布了zen架构的第一款规格,将于2017年第一季度正式登场,1100美元价位。
这个首款cpu属于顶级定位的cpu产品,对标英特尔的extreme至尊平台。比如这代的次旗舰i7-6900k(规格仅低于i7-6950x)。
这第一款处理器ryzen同样是8核心、16线程的设计,频率3.4ghz起步,略高于i7-6900k;ryzen同样使用了大缓存,l2 l3缓存总共20mb,从ppt来看应该是4mb l2 cache 16mb l3 cache。
现场也测试了一番,ryzen表现出了比i7-6900k更高的计算性能:默频下进行视频解码,ryzen用时54秒,后者用时58秒;并且,amd这次的功耗表现更好,ryzen的tdp仅为95w,和i7-6700k的91w相近,而i7-6900k达到了140w。
搭配ryzen使用的平台am4也公布了:ddr4内存支持、sata-express高速硬盘接口、原生nvme支持、原生usb 3.1 gen 2(即 usb 3.1 10gbps)。同时,amd带来的是名为“precision boost”的加速技术和名为“pure power”的节能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实现得益于cpu内置的100个传感器,它们能够精确到毫伏、毫瓦地对核心和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单元,从而实现功耗、散热、性能的均衡,保证cpu稳定运行,这种设计使得ryzen可以以千分之一秒和25mhz的精度来实现自动调整。
而对于追求极限性能的超频玩家来说,amd的另一项技术extended frequency range(xfr)就派得上用场了,它允许用户将其频率提升到原生范围以上,可以看作是厂商提供的原生超频潜力。
但无论如何,这代cpu产品上,amd看起来应该能成功拉近与英特尔的差距(鉴于新的extreme平台还未登场,不能直接说超过,但目前来看已经超过了broadwell-e,后续如何还要看两家出货的新一代正式产品)。在“推土机”微架构的那几代cpu上,amd一大败笔就是指令预取与分支预测的设计问题导致实际性能不如预期,如今sensemi技术重点提升命中率问题,将大幅提升zen架构cpu的性能,新的14nm/16nm工艺也不再与英特尔存在工艺代差问题,双方平等竞争的局面有望重现。
amd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