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档

涨姿势:买电脑的时候,cpu要看哪些参数?-k8凯发

业界不论是我们买电脑的时候,还是日常使用电脑的时候,总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参数,但看过总也难得记住,今天咱别的不好,先介绍一下关于cpu的重要参数,及参数代表的意义。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

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业界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

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

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

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

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

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业界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业界

类似于45nm这些出现在cpu的字样其实就是cpu的制造工艺,其单位是微米,为秘制越小,制造工艺当然就越先进了,频率也越高、集成的晶体管就越多!现在的cpu制造工艺从微米到纳米,从90纳米---65纳米---45纳米---到现在的32纳米---将来的28纳米,再到未来的更低,工艺越小,产品做的越精,功耗低,体积越小。

cpu的工作电压分为两个方面,cpu的核心电压与i/o电压。核心电压即驱动cpu核心芯片的电压,i/o电压则指驱动i/o电路的电压。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一句话:更低的核心电压,更少的耗电和发热。

cpu插槽主要分为socket、slot这两种。就是用于安装cpu的插座。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cpu接口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双核处理器即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换句话说,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核中。

业界

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的cpu的运行效率。因此支持intel超线程技术的cpu,打开超线程设置,允许超线程运行后,在操作系统中看到的cpu数量是实际物理cpu数量的两倍,就是1个cpu可以看到两个,两个可以看到四个。

cpu品牌有两大阵营,分别是intel(英特尔)和amd,这两个行业老大几乎垄断了cpu市场。而intel的cpu又分为pentium(奔腾) 、celeron(赛扬)和core(酷睿)。其性能由高到低也就是core>pentium>celeron。amd 的cpu分为羿龙,semporn(闪龙)和athlon(速龙),性能当然是羿龙优于速龙优于闪龙了。

利用cpu-z软件可以详细查看cpu各参数的信息(如下图,老爷机配置):

最后送上 2016年cpu最新天梯图 如下:

业界

the end
本文已经被浏览: 次,获赞:  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