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1月3日,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刻本出版。《海国图志》是我国清末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的名著,作者宣称是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如西乡隆盛等人都受到此书影响。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刻本出版
1851年1月3日,法国物理学家傅科设计了一个大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傅科所用摆的长度为67米,摆锤是质量为28公斤的铁球。摆在重力和悬挂线的张力作用下,在其铅垂位置附近作振动。由于傅科的实验直接验证了地球自转,因此被授予荣誉骑士五级勋章。
1852年1月24日,法国物理学家傅科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陀螺仪。1851年在巴黎国葬院,傅科成功地用摆演示了地球自转的实验。傅科摆实验的第二年,即1852年,他制造出了回转仪(陀螺仪)——也就是现代航空、军事领域使用的惯性制导装置的前身。陀螺仪的原理是: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轴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响时,是不会改变的。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陀螺仪有很大的发展,光纤陀螺仪、激光谐振陀螺仪等相继问世,这些现代的陀螺仪具有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工作可靠等等优点,在很多的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了机械式的传统的陀螺仪,成为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
2004年1月3日,美国宇航局的双胞胎火星车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谢夫陨石坑成功着陆,其中一辆叫“勇气号”。“勇气号”通过缓冲气囊的方式登陆火星表面,气囊为巨大的球形缓冲装置,可以在火星表面微重力环境中弹跳数次后停下。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为其设计了自动矫正功能,可以保证火星车的缓冲装置在弹跳数次后停下,并且使火星车处于正面向上的状态。
“勇气号”登陆火星属于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之一。“勇气号”于2003年6月发射升空,2011年5月停止了探索任务。近10年的火星表面漫游期间,它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发现成果。期间,“勇气号”拍下了古谢夫陨石坑“内部盆地”和“哥伦比亚山脉”,以及古谢夫陨石坑360度景观,这张照片由美国宇航局命名为“麦克默多”并向世界公布。
2012年1月3日, 西班牙马德里一家服装店促销,民众为迎合店家要求脱到只剩内衣裤排队,前100人可免费拿新衣。
据报道,马德里desigual服饰店展开大促销,噱头是“近全裸入店,衣着齐全出店”,也就是进入店内的前100名只穿内衣裤、几乎全裸的男女,可随意穿上店内的任何服饰离开,全部免费。
栏目简介:《科技史上的今天》是由电脑事业部出品的一期全新类栏目,本着尊重历史回味过去科技先行者走过的路,铭记那些已经逐渐被我们忘却的记忆,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本栏目每日更新,每天早间准时与您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