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档

“赌徒”熊晓鸽:反赌一把老东家的未来-k8凯发

“赌徒”熊晓鸽:反赌一把老东家的未来

  熊晓鸽下了一笔更大的赌资,他要赌一赌老东家 idg 的未来。就像 24 年前,他拿自己的青春来赌中国的未来。

  2017 年 1 月 19 日,idg 资本携中国泛海等中国财团收购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以下简称 idg)的全球投资业务 idg ventures。收购完成后,idg 资本将成为 idg 全球投资业务的控股股东。

  这不是一笔普通的财务投资。张朝阳、马化腾、李彦宏、季琦、莫天全……这些名字曾是 idg 资本的荣耀,现在这份名单又将添一个具有分量与情义的名字——idg ventures。

  这是一笔注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收购。

用青春赌中国的未来

  对于熊晓鸽而言,idg 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帕特里克·杰·麦戈文(mr. patrick. j.mcgovern),如师如父。

  他曾在“老麦”的追忆文章《22 年和 22 分钟》中写到,“老麦和我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有点特殊。”

  1956 年,熊晓鸽出生在湖南湘潭。18 岁时,他子承父业,成为了湘潭钢铁厂轧钢分厂当电工。

  但他没有停止求学的道路,从湖南大学、中国社科院、新华社到波士顿大学,从中国到美国,他怀揣着 38 美元,这似乎是他“赌徒”生涯的开始。

  后来,已是《电子导报》亚洲版主编的熊晓鸽,没有成为梦想中的战地记者,却在硅谷,敏锐感知到电子科技的到来。他用三句话的信,敲开了麦戈文开辟中国疆土的大门。1991 年 11 月 6 日,他正式加入 idg。

  带着老麦给的第一笔学费——2000 万美元,1993 年,熊晓鸽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idg 资本,从事信息服务与风险投资,“开始在一片陌生蛮荒的领域探索耕耘”。

  一笔启动资金,一个中国市场,他拿自己做赌注。

  但是,“整整 7 年,颗粒无收。”那时,普通人的月工资是 120 元,2000 万美元简直是天文数字,“投资开公司”,人人看他们是傻子。

  更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风险投资,熊晓鸽和搭档周全四处普及,更有人希望能从这两个“傻子”身上捞一笔。

  熊晓鸽说,那些年里,每次老麦到中国巡视,次次提心吊胆,只怕他突然一灰心,就此罢手,收回所有投资和预算。但是每每见到老麦,他都是淡定自若、谈笑风生,一派胜券在握的笃定。

  也就是在那不如意的 7 年里,idg 资本投出了未来的巨头们。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浪潮里张朝阳、马化腾、李彦宏、季琦、莫天全这些金光闪闪的名字,被熊晓鸽从潮水里打捞起,将第一轮天使融资倾注在他们身上。

  2011 年 11 月 6 日,熊晓鸽加入 idg20 周年,老麦抱病与夫人专程到北京来宴请他。那时,熊晓鸽才问出口,为何敢赌他,这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老麦笑道,“because you are the guy who'dbet your youth on china’sfuture (因为你这家伙敢拿自己的青春来赌中国的未来)”。

  熊晓鸽像自己的贵人老麦一样,也在赌一群人的青春,而就是这些人写就了互联网时代的注脚。

难忘第一个给自己交学费的人

  熊晓鸽说,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他也是幸运的。

  idg 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只基金从 1993 年开始,到 2003 年为止,年均回报率是 36%;第二只基金是从 1999 年开始的,回报率超过 40%,而到 2006 年底,idg 共在中国投资不到 2 亿美元,回报已经达到 10 多亿美元。

  这位中国投资界的“教父”曾在采访中说,“我喜欢‘危机’,这不是幸灾乐祸,作为一个投资人,市场冷的时候往往是好的播种时机。”

  在 idg 资本越来越壮大的同时,它与老东家 idg 从主干、分支走向两条平行线。

  1999 年,idg 资本率先启用合伙人制基金管理模式,它从原先 idg 的投资部门演变为实行合伙人制的独立运作的基金管理团队,成为中国第一家设立合伙人制基金管理模式的机构。

  至此,idg 与 idg 资本管理团队不存在任何股权方面的关系。

  而到了 2005 年,idg 不再是 idg 资本唯一的机构投资人。它开始拥有多家国际知名基金机构投资人,如 accel,双方发起设立多支成长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在人民币基金市场,idg 资本也是第一只吃螃蟹的人。2010 年,它成为第一批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有资格管理国家社保基金的管理公司,并于当年发起了设立首支人民币基金,成功引入了全国社保、国科、北京国资中心及其他政府引导基金等国内大型机构投资人。

  熊晓鸽管理的基金越来越大,idg 在基金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他用第一笔学费,换来了十余支美元及人民币基金,布局各个阶段包括早期(vc)、中后期(pe)、并购(m&a)。

  完成对老东家的收购后,熊晓鸽依然坚持对 idg 品牌的传承。他说,“我们始终是‘idg 资本’”。

  这也与他跟麦戈文的情谊有关。麦戈文一生中访华 130 次,其中熊晓鸽陪同、接待了 110 次。哪怕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只要老麦来到中国,坚决不让熊晓鸽另请高明。熊晓鸽就是老麦一直最信任的、有着“自动编译”功能的“翻译”。

  2012 年 3 月 19 日,帕特里克·杰·麦戈文辞世。在离开前三天的凌晨,熊晓鸽接到一通来自美国的电话。老麦想见四个人,名单中排第一就是熊晓鸽。

  半个月后,idg 资本启动融资,完成了 5.86 亿美元的募集融资。熊晓鸽度过了“悲欣交集、苦乐不知”的岁月。而基金的按时超募成功,他视之为“送给老麦最好的告慰与怀念。”

  他难忘这个第一个为他交学费的人,“那个在我的心目中,被永远视为老板和导师的人。”

反赌老东家 idg 的未来

  今天,这两条线又有了交集。

  “‘idg 资本收购 idg’——这桩乍看令人困惑的收购背后,其实蕴含了我们对 idg 尤其是麦戈文先生的感恩”,熊晓鸽表示。

  在老麦的病床前,熊晓鸽与他相处了最后的 22 分钟。他们回顾了麦戈文一生创造的两个传奇——idg 和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

  在中国,这个 24 年前麦戈文相中的后生小子为他延续了传奇。熊晓鸽告诉麦戈文,“现在他这两个传奇都有了完整忠实乃至超越美国的中国版”。

  从“傻子”成长为“老师傅”,熊晓鸽也遇到过瓶颈。在 idg 火了之后,一拨新 vc 都来了,阎炎、沈南鹏、刘飞,他们曾创业成功,熟悉高科技、互联网,善于整合资源、与国际资本对接。

  而熊晓鸽的传奇,在人们的口中停留在 2005 年前。idg 资本退出的项目共有 60 多起,多为 2005 年之前所投资的。之后,所投的凡客、聚尚网、嘀嗒团、当当网,已经默默退出了热潮。

  有时看得太远,有时错失机遇,熊晓鸽曾对一位记者说,“投资界的高手都是孤独的”。

  从他近几年的投资案例来看,熊晓鸽把眼光瞄准了 90 后的年轻人。就像 24 年前,老麦交给他第一笔学费。2014 年 8 月 14 日,idg 资本设立“idg90 后基金”,规模 1 亿美元,扶持 90 后创业者。

  他把这笔学费交给了 90 后手上,期待着在 90 后创业者中找到一个中国的扎克伯格。bilibili、insta360、faceu、teambition、暖暖游戏……希望他们成为 24 年前的“熊晓鸽”。

  2010 年的暴风科技成为第一家拆 vie 后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宜信旗下宜人贷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中国 p2p 公司,美图创下港股继腾讯后规模最大的科技 ipo,游戏公司吉比特上市后连续创下 10 多个涨停板。这些项目的成功退出,让 idg 资本保持了老牌 vc 的水准。

  同时,在熊晓鸽的建议和安排下,麦戈文还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签署了捐赠协议,共同创建了三所 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

  据了解,在本次收购完成后,所有交易款项将由新成立的麦戈文基金会管理,并继续支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及中国的三所 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

  “今天,idg 资本在耕耘中国市场 24 年后,反过来赌了一把老东家 idg 的未来。”从 idg 的职员,到 idg 资本的掌门人,再回归、收购 idg 全球投资业务部,熊晓鸽会赌出什么样的未来?不过,带着初心上路,此般意义非同凡响。

the end
本文已经被浏览: 次,获赞:  次
网站地图